化妝打扮幾乎是每位愛美的女生日常必做的事情。古老一句「人靠衣妝,佛靠金裝」。除了真實的化妝,不同媒體的資訊也有包裝,網紅模特兒修圖就是媒體包裝的好例子。裝扮不止是人類的專利,鳥類、其他生物在特別情況下也會自我包裝和偽裝。現實中不止女孩子會化妝,凡是希望提升事物的價值,人們都會做化妝和包裝。貨品會用包裝盒包得美美的、而提供服務的地方也會先花一大筆裝修提升格調。一手樓的包裝尤其全面,從示範單位到廣告拍攝,多半都包裝得金碧輝煌。
向上包裝、向下包裝
不過包裝有分向上包裝和向下包裝。向上包裝自然是希望在消費者面前展示高質價值。然而向下包裝可能比較少人運用,大方向通常就是買家希望買上一些優質貨品的時候,讓對方相信自己有誠意但同時令對方低估自己的財力,最後方便講價的策略。做經紀、公關和市場推廣等等的中介角色就最懂得不同的包裝策略:一方面向買家示高價,令買家覺得自己買東西所付出的價格十分超值,而另一方面則向賣家向下包裝他們提供的貨品,盡量令他們相信自己出售的東西沒有想像中這麼有價值。這麼一來一回,差距拉近就自然較容易達成交易。
選擇趨勢改變
以往的港人多數都屬於務實派。以筆者的爸爸為例,以往購買東西總是只看材質、手工、耐用性、舒適度等等的中長期指標給予評價,任何美輪美奐的包裝都無法得到他的偏愛。不過隨著風向改變,只重務實角度評估事物,或會和現在年輕人的主流價值觀脫節。現在大部分的家中長輩,都比以往更大方支持年輕一輩的發展。譬如說近來有數據指家人對年輕人置業的資助由10年前的平均港幣50萬大幅提升至現時的港幣186萬,而只計30歲以下的更由46萬提升至254萬。如若沒有將年輕人選擇的角度考慮在內,將有非常大的可能錯失相關投資機會。
廣告曝光效應
筆者修讀心理學時,學識了一個人性心理效應的詞語:「曝光效應」。在心理學理論中,”mere exposure increases preference”,意思就是只要事物一直重複曝光於受眾面前,就算沒有其他客觀條件支持,也能夠提升受眾對該事物的偏愛。因此由有媒體開始,大部分商家想賣出商品就會不分日夜的打廣告。現代的手遊打廣告、商品打廣告、一手樓鋪天蓋地的打廣告,總之任何東西也打廣告,其實就是在利用最基本的曝光效應。
在社交平台不斷發文的朋友
你我身邊總有一個喜歡在社交平台不斷發文的朋友。近來筆者認識了一位新朋友,由在社交平台加為朋友開始,就見這位友人不斷的發文和貼圖,每天最少1次、最多7 次。不過曝光效應也不是萬能,前設是第一印象要良好。如果一開始就讓對方有負面印象的話,那麼不斷曝光也不能扭轉,甚至會加劇壞印象。這時或許更適合低調一點,讓時間沖淡壞印象了。
表妹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