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倫敦投資住宅,很多研究報告都提到位處校區的項目,長遠而言樓價都會跑贏,原因是全球家長蜂擁而至;而鄰近名校的話,平均溢價更達10%以上。不過,如何衡量校區樓價已經貼市或低水?筆者研究出一個名為「名校密度」相對樓價指數,可以反映倫敦部份地方名校頗多,但樓價嚴重低水,或對打算買英國樓投資者,或子女打算插班的家長有所啟示。
英國樓盤廣告一般都會標榜該區有幾多間英國教育局(Ofsted)評級為「Outstanding」(優秀)的公立學校(State School);香港人熟悉的倫敦校區比如Barnet、Richmond等,確是名校林立,但不代表一定能入讀,例如每年收生人數比學位多的話,結果都是「爭崩頭」。
究竟倫敦哪些校區較容易入讀名校?筆者做了個研究,把多個著名校區的「Outstanding」級公立學校數目除以人口,得出「名校密度」——密度越低,入名校機會越高。值得注意的是,筆者只是計算公立學校,不計算Grammar School(重點學校)及私校。根據英國學校指南locrating.com,Grammar School收生除計算住所距離,還會審視考試成績;公立學校只計算住所距離和信仰等。
高名校密度學區 樓價早已反映
得出的結果是,以「名校密度」計算,Richmond最佳——人口約20萬人,有28間「Outstanding」級學校,以每1萬人計密度為13.98;其次是Kensington,密度為13.23;接著是哈羅區(11.0)和Barnet(10.59)。港人熟悉的校區Kingston,名校密度僅8.86,排名跌出5名以外。
在投資角度而言,「名校密度」高,子女較容易入讀名校,因此家長願意付出較高租金租住物業。一些傳統名校區早已吸引投資客搶樓,繼而搶高樓價。以Kensington為例,優質校區毋庸置疑,惟平均樓價高達1,400萬港元,現時再衝入去這區買樓,性價比未必很高。
相比之下,不少校區「名校密度」雖然不及上述這些傳統名校區,但實際上只輸了一個「馬鼻」。以哈羅區為例,當地「名校密度」為11,但平均樓價僅400餘萬港元,平近一半有多,性價比毋庸置疑。Barnet平均樓價僅500餘萬港元,性價比也不錯,但不及哈羅區。
神隱社區斯勞 性價比極高
在筆者統計下,有一個性價比極高的校區被人遺忘——就是倫敦斯勞(Slough)。雖然名校密度為8.5,略遜於Kingston,但平均樓價只是200餘萬港元,較傳統名校區近乎是「2折大特價」。
除公立學校外,斯勞有多間頂尖Grammar School,如果子女品學兼優,入讀機會非常高,但當然先決條件是要在當地有一個住址。如果能負擔昂貴學費,Eaton College更是全英國數一數二的私立學校。
斯勞區近日引來不少本地投資者的目光,除了是未被完全發掘的教育寶藏外,根據英國著名招聘網站Glassdoor,這個地方更被譽為全英國「最易搵工」的城市,尤其是資訊科技行業,預料疫情過後經濟反彈力極強。
上述「名校密度」適用於插班生,原因是只要在該區居住,而名校有學位空缺,便可以申請入讀;「名校密度」越高,找到學位機會便越大。不少香港家長近月臨急臨忙籌備移民,只要到這些地區,子女教育不成問題。
但如果子女是升小一或中一,入讀名校便容易得多,只要住所距離夠近,便能穩操勝券。locrating.com會列出每間學校的校網(Catchment)距離,如果住所在這個「雷達範圍」內,即代表2020年時居所距離相若,以及信仰等因素合適下,申請人能全數入讀該校。當然,每年校網範圍都有變化,但都有一定程度穩定性,參考價值極高。
子非魚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