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剛在5 月下旬公布本港4 月的綜合物價指數和基本通脹率,反映通脹的最新情況。綜合物價指數為1.3%,基本通脹率則為1.6%,承接3 月的升勢但比3 月份的1.7%通脹率為低。物價升幅隨板塊個別發展,已經持續出現兩極化現象。基本食品、交通、衣履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加幅明顯,其中以基本食品價格升幅最嚴重 (5.3%),住屋則輕微下跌。
環球經濟通脹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世界其他國家。話說今年英國通脹嚴重,4 月份的通脹率甚至達到9%。俄烏戰爭也引致能源價格暴漲。當地人賺英鎊洗英鎊,只能硬接通脹壓力。如果是本港移居,而保留本港收入來源,如子女留學、保留香港物業賺取租務收入、由香港公司聘用和出糧等等,由於近月英鎊匯價下跌,相信能夠部分抵銷當地通脹的影響。
和通脹做朋友
既然不論去到世界任何地方都無法避免通脹的影響,那不如早點認識通脹,找到最佳應付位置。就像英國 How To Spend It豪華消費周刊以往一直以「教你豪花」識飲識食識嘆識享受的高檔路線,改為提供如何省錢購物的資訊。隨著基本生活的物價持續上升,不得不承認節儉省錢甚至反消費主義的資訊將會前所未有地受讀者歡迎。從早前公開數據可以看出,生活必需品的價格長加長有。尤其是在4 月初發放消費券後,商戶因此減少貨物折扣,基本生活品價格更見強勢。因此如果見到價格相對優惠而又可儲存的生活必需品,運用家庭主婦的智慧多添一些也能稍為抗一下通脹。
妥善利用通脹偏差
對每月要交租租屋的人來說,所幸的是本地租金依然偏軟,暫時不須擔心居住成本上升。相對來講,物業租金相關收入跑輸通脹,業主要比以往花更多氣力才有機會高價租出單位。善用租屋地點的彈性也可減低交通支出。
表妹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