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所有公司最努力追業績的三月份,表妹身邊的中小微企正無所不用其極地推動業務,期望挽回前幾季因疫情影響的生意額。只不過自2019年至今,社會環境已經歷了不可逆轉的改變。如果只靠一貫的思維方法經營管理,死牛一邊頸,那麼壯烈犧牲的機會還是很大,而且商業上犧牲精神又沒有多少知音會欣賞。不如還是迅速適應變化,拍一拍身上的灰塵繼續往前走。
首次營商的華人大部分都會穩打穩扎,以經營實業為根本,甚至覺得開客源節開支是唯一獲取收入的方法。雖然經營實業是必需,不過如果想獲得更多機會、在市場上有更大的影響力和主導權、甚至槓桿利潤,做好資金規劃和融資十分重要。
在正常情況下,公司的資金來源通常是股東集資,或者經營到某個階段就申請一般銀行貸款。政府還提供中小企擔保貸款計劃和不同的資助基金給企業申請。實際資訊而言,政府提供80%-100%擔保的計劃供每家公司申請,額度合共有3,200萬。而不需還款的商戶資助計劃包括:遙距營商計劃 D-Biz (已經截止)、BUD專項基金、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SME-EMF、科技券TVP。每項額度由幾萬到過百萬不等。 最新財政預算案對BUD專項基金建議注資15億,可見現界政府對中小企對專項基金多麼重視。
雖然不同政府機關提供不同資助/貸款計劃,但最重要還是要知道資金到手後要如何使用。金錢並非萬惡,只是所有人和企業的能力的放大工具。做得好的公司,獲得新資金當然有機會做得更上一層樓。不過如果本身已經夕陽的行業,又或者公司本身已經千瘡百孔,好大喜功的結果到底會是倍大利潤還是倍大企業債務?這個還是交回各位老闆自行判斷。下回再和大家討論每項融資方案的條件和申請資格。
表妹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