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到:為什麼就算個人薪酬或者家庭入息超過7成甚至9成,當你訪問這些人 / 家庭的時候,他們依然會答你沒有覺得生活很富裕,交租供樓養小朋友後依然要節衣縮食慳到盡呢?
空姐的氣場
話說筆者有一位空姐朋友,氣場和其他鄰家中產女生完全不同,每次出場均語出驚人。驚人是皆因每次她講自己日常生活的時候,都會說平日工作時間短、自己跟男朋友也唔駛做,工作只是為了不要CV有空隙、年年去幾次美國加拿大自駕遊、香港放假也會去駕車取樂、其他空姐朋友也是祖輩打本經營生意「裝裝樣子」等等。雖然筆者有時對她的描述實在有所保留、難辨真假,但在她的說話中也總算感受到社會一定有一部分人的確「唔駛做」。
「唔駛做」的一群
參考香港物業的數據,其實大概7成的住宅均沒有承造按揭,換句話說即是已經「供滿」。這些家庭的背景通常持有相對豐厚的資產,子女投身社會後既不用擔心生活費、也不用承受供樓壓力。因此這個群組的收入大部分並不是來自勞動市場的薪酬,而是其他來源,譬如家族繼承或者婚姻等等。
誰是人生勝利組?
近來有新聞報導一位單身中年女性討厭打工而裸辭,儲夠290萬打算提早退休去旅行、住父母物業過世。雖然有網民批評這份儲蓄只夠生存唔夠生活,不能說是人生勝利組。但就財政結構而言,父母有物業提供這位女士居住,就的確是對她這個提早退休計劃很大的支持。而追求自由,或者比婚姻和事業更吸引這位中年女士。反觀近來另外一邊新聞報導,有一位32歲的打工仔慨嘆,雖然自己月入5萬元,算是高薪一族。但當中有3萬元用作家用,剩下的2萬元交租和日常開支後,並不足以應付買樓。他更在討論區問網民「32歲仲未上到車係咪好無用?」網民紛紛留言說並非他的問題,更有網民笑言這篇發帖人的父母才是人生勝利組。
講完這兩篇,相信大家都明白原生家庭背景對生活品質的影響。不過相信大部分家庭也在這兩個極端例子的中間,既不是有大筆家業繼承、亦非要一個人養活一大班親人。筆者只希望指出打工仔每月領的薪酬並不一定和是否有餘裕、整體收入高不高掛鉤,我們還有很多其他東西可以帶來收入。而且健康快樂、生活質素也不一定和薪酬掛鉤。臨近假期,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不要一味只在意社會給予的排名。
表妹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