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早前出了一篇「學位·車位·細單位(上)」,承蒙各方的朋友欣賞及回應,有所共鳴,本來緊接下來打算出「學位·車位·細單位」的下集。不過昨天參與了一個商會飯局,和一眾企業家和創業家的對談令我有感而發,今次就先出一篇有關「創業資本」的文章。
我認識好一部分70 後、80 後和90 後的香港打工仔總會抱怨薪金支撐不到開支,人到中年要養妻活兒,更因為害怕失去穩定收入而被工作夾至動彈不得。積極的朋友可能會謀求額外的收入,例如額外接洽小額生意賺取外快,甚至是孤注一擲離職創業。在創業蜜月期興奮過後,創業遇到的挫折,遲遲未能收支平衡的憂慮,加上旁人的眼光與比較,令不少創業者有苦自己知,萬一退回職場找工作,還要擔心之前創業的經歷是否得到僱主認受。在商界遊走的表妹也遇過一些創業失敗的朋友,雖然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不過總沒有人會喜歡失敗吧!
曾到銀行成立公司戶口的朋友大概有過這樣的經驗:走入雲石白得發亮的銀行大堂,一步一步走向櫃位,溫柔細心的銀行職員扔出一疊又一疊的文件,不斷詢問閣下公司的生意資料和細節,必然問到兩條問題就是「初次投放資本來源」以及「後續營運收入來源」。
香港首富李嘉誠在退休前後經向傳媒分享過一件他做生意的軼事。曾經他的塑膠廠幾乎把所有產品都賣給了單一買家。有一天,買家新聘的總裁急於爭取表現,誤以自己公司是唯一買家的身分,侮辱李嘉誠的公司及同事。李嘉誠先生為此第一次拍桌子,請對方離開。當時敢於給予對唯一的買家這樣的反應,是因為他能百分百肯定,市場只會有更高價承接他的生產能力。即使沒有,他的公司也有足夠現金流應付一切變動。
別誤會我在寫人物傳記!相信頭腦清晰的讀者都會看得出,表妹正是借李先生這件事分享了讓商家底氣十足的關鍵:擁有足夠的現金流。
換句話說,只要創業家獲得「初次投放資本來源」以及「足夠的現金流」,似乎就可以大大提升生意成功的機會。那麼創業資本從何而來?剛創業未捱過回本期的朋友,如果本身有可帶來被動收入的資產(例如穩賺收息的投資工具,物業,專利版權等等),就算不需要用來抵押貸款作生意營運和開銷,光是用來防守也能令創業家「底氣十足」。
這個論點對一些沒有資產的創業家豈不是一個壞消息?表妹在商界也見過一些捱過窮,背後沒有資產支撐,甚至曾經經歷破產,但最後還是能成功把生意越做越大的企業家。這些人都有一個共通點 — 他們擁有很強的心靈資本,以及燃燒不盡的企圖心以及狂傲的氣派。撫心自問,這種極端的心靈資本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另外表妹也遇過一些創業家是憑青春時間資本或跟隨熱潮而冒起。不過終歸一句,「新手談機遇,老手談風險」。沒有企業家希望失敗,想要獲得持續的勝利,大展鴻圖,把握勝利的時候把收益換成資產,爭取足夠的現金流實在不可或缺。
表妹(香討地產板名人)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