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值1.7 長假期前夕。2018 年已經過了一半,細價樓市升完又升,物價加完又加,連多年沒有調整的物業管理費也破例上調。世界盃舉辦得如火如荼,表妹和部分的女性一樣,因為身邊的男性朋友和家人都忙於看球,令表妹可以閒下來,正好可以檢視今年的上半場賽果和思考下半場方向。
上回表妹提到有一個方法可以讓人沒有工作可做,同時又很開心。有很多朋友聽完表妹這句說話之後的第一個反應是:「邊有咁著數!」「純粹是製造內容農場吧!」可是表妹覺得工作,財富和開心(滿足感)實在沒有必然的關係。相信讀者們總會留意到身邊一些朋友,人到中年,沒有父幹,但常常遊手好閒打卡去旅行,衣食住亦無憂。究竟是怎樣做到呢?
完成主義 Vs 完美主義
一般受薪或者自僱的工作都是以時間資本換錢,而青年人在累積到一定程度的經驗和積蓄後就會開始思考置業。表妹身邊不乏這類高收入的朋友,他們大都表示香港樓價持續飆升,令他們置業無期。這班朋友其實在社會上已經是甚有競爭力的一群。但是實情是否真的像大家認知一樣,連他們都無法成功突圍?依表妹所觀察,大部分這類朋友一直卡著的關口是「買不到心頭好」的迷思。
不少高收入的青年朋友都會覺得買自住物業,就必然要挑選符合他們身分地位的住宅屋苑,幻想要一步達標,首次就買入自己理想的單位,從此就安居樂業,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但現在是買家強勢,供應不足的年代,就是算是稍為有三分顏色上大紅的細價樓,價格都在不斷上升。手上銀彈追不上升勢,要求完美而沒有合理調節期望,就令他們一次又一次錯過上車的機會。相反一些自知未必可以在事業上扶搖直上的朋友,則傾向會落地的思考生活問題,願意退而求其次以最快上車為目標。先完成護級目標,再以這一局取得的優勢來逐步完成更高的住屋要求。亦即是藉著物業升勢,借勢槓桿資本,省回存錢的時間。這類人到中年而擁有輕鬆上會的自置居所,自然早點達到負擔輕鬆,開心生活的基本條件。
有可持續的資金流入加持,就能跳上更高境界。有彈性落地的期望管理,方能稱得上成熟。表妹上一回開的謎題就解答到一半,下回再為大家分解如何放下工作這個以賣時間換取資本的策略,重獲時間自由。
延伸閱讀:
表妹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