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大概一年前在這專欄寫過《有種閨蜜叫MMC和FYY 》上下兩集,當時收到不少小資女的迴響。恰巧近來有電視節目請到年輕的港姐們分享置業心得,科學人表妹就正好做一個一年縱貫性跟進探討(註:【縱貫性研究】(Longitudinal Studies) 意指在不同的時間點上,針對相同的主題、對象,所做的比較性研究)。
與前男友寶寶共賦同居的消息傳出不足一年,FYY 就分別經歷了情侶分手和重新洽談資產分配的過程。小情侶分手固然不開心,但這次劃分資產的過程對沒有經驗的她來講或許更難應付。好在FYY年輕有本錢輸,賺到的經驗對她來說是一生受用。有時候置業上車不一定就等如贏,適當沒有上車也不一定會輸。升市平市甚至跌市都有人能夠贏到錢,關鍵就在於眼光和經驗。
筆者一直都覺得上車買樓是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是脫貧的路徑。正所謂越窮越要快上車,騎馬追馬總比靠人腳追馬來得有把握。不過有一類人實在是不上車比上車好,就是心急而無做足物業及按揭功課的人。一如其過往作風,年輕急進的FYY當時對前男友有足夠的信任,卻沒有考慮與男友分手要分資產的可能。筆者一年前的撰文也高估了FYY和醫生前男友感情的穩定性。萬一分手,本來的絕世好女友就成了無名無份的付出者,首期是夾份還是無償送贈實在不好界定,能夠拿回多少、幾時分、決定權在那一方等等細節全部都沒有預先白紙黑字訂立,外在客觀證據無疑就是置這位長勝港姐冠軍於不利的位置。
除此以外,FYY也掉入首置就想購入理想物業的陷阱。初次置業易受身邊人或經紀的意見影響而揀錯不適合自己的物業。今次分享故事雖然略嫌負面,但實在值得各位年輕朋友借鏡。下篇筆者再追蹤港姐MMC、蔡嘉欣和張秀文的置業故事,有娛樂性之餘亦不失參考價值。
表妹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