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過母親節,總是覺得沒什麼特別感覺,就是簡單送送康乃馨、在美術課畫畫賀卡送給媽媽。人大了才發現,原來母親節實在好比情人節。如果情人節如何過是反映感情狀況,而母親節如何過則無可避免在反映家庭狀況。近來筆者留意到一篇關於住劏房的老婦在母親節前被趕出家門的新聞,在這裡分享一下看法。
不一樣的母親節
新聞報導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婦,無業,平日靠拾荒幫補開支。老婦近日因為欠租,被業主收回單位,趕出已經住了十年的劏房。老婦因此瞓街超過一星期。由於老婦患有輕微腦退化,一直深信可以回去劏房繼續居住,因此拒絕社工幫忙。老婦的兒子現居內地,年初曾回來為她清還欠租,但並未留低長伴在側。老婦的母親節在瞓街中渡過,情況到現在還沒有解決。
養兒防老 Vs 養樓防老
不論在香港還是在外地,很多現代人也考慮養寵物而不生孩子。加上現在年輕人的流動性高,不少也在考慮移民外地。亦即是說兒女長大後不是必然會留在身邊。到底古舊「養兒防老」的觀念還現代還適用嗎?相反預留足夠資產,有幾層樓收租頤養天年,固然可以解決年紀大有開支無收入問題。不過生兒育女,在媽媽眼中就是增加了親人,而在男家眼中則是開支散葉,是人生其中一大滿足感的來源。而且如果已經備有足夠資產,兒女只需要將來幫忙照顧,不用擔心經濟壓力,甚至將來有資產繼承,也是令老來兒女更願意持續照顧的誘因。兩手準備當然最好,但沒能兼得的話,有其中一樣也比什麼都沒有強。其實生兒育女前,要清楚為的是什麼。如果僅是希望兒女將來照顧自己,那麼在現今社會或者未必能夠如願以償了。
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
曾經有一位資深投資者被訪問到選擇租客的標準。有穩定入息證明提供固然是好租客的象徵,但該投資者也有一個另類「不租」的標準:年紀大過六十歲的客戶不租。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擔心收入下跌,或者是年邁租客在屋內逝世變凶宅問題。不過年紀大的租客,實在應該盡最後努力盡快置業或申請公共房屋上樓,才能徹底避免被逼遷的境地。
後記:表妹的母親就成功將今年母親節過成舉家享受吃喝玩樂的好節日。當然表妹和其他兄弟姐妹也在母親節有KPI,為家庭塑造共同的美好回憶。經營美滿家庭,和睦相處,每個家人都有責。
表妹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