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三人先後從去年第四季起,提出研究上調按揭保險計劃(簡稱按保)貸款額上限,協助市民上車,但財爺補充一句政策出台要「等候時機」,免釋出減辣訊號。
本港確有群收入不錯,卻難負擔首期的年輕人。現時400萬元以下住宅,最高可做九成按揭,首期最平僅40萬元,惜放盤寥寥可數。
上車盤現時定義應為500萬元,不過目前按保最多造八成按揭,即首期高達100萬元,尚未計算需預留1至2年供款額。
查實,年輕人目標物業價格只升25%,由400萬元升至500萬元,但首期要求卻跳升1.5倍,由40萬元跳升至100萬元,明明踏入置業階梯,卻突然踩空,年輕人不躁動不安才怪。
政府憂心放寬按保貸款額上限,會釋出減辣訊號,其實按保本身具多重防火牆,清晰明確指出要幫助固定受薪、收入來自香港、通過供款佔入息比率45%上限的首置人士。
假設500萬物業,可造九成按揭,年利率2.15厘,攤分30年歸還,每月供款約1.7萬元,入息最少要達到3.8萬元。而且壓力測試下,假設利率上升3個百分點後,供款佔入息比率最多僅55%,收入動輒達4.5萬元,已經篩走負擔能力不足人士,政府又何懼他們力有不逮?
政府指要等候時機,無疑是期望樓市調整一刻出招。財爺指香港步入加息周期,加上本港土地供應增加,樓市或有下行風險。美國聯儲局3月宣布加息後,樓市轉淡訊號一現,或是政府出招時機。
但正如筆者曾提及,即使港息稍微上升,難疏導本港萬億元資金流走,樓價調整空調有限;土地供應增加,效用又有多少?下文可以再詳談。
樓榮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