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尾,聖誕新年的活動都少不免會開檯打麻將。筆者不太愛打雀,但卻常常坐在賭徒朋友旁邊靜靜地觀戰,所以將朋友的套路牌品都看得一清二楚。不過大部分的活動都因為疫情而停了兩年,今年年底才再踴躍辦起來。久違的朋友們過了兩年也改變不少。就好像今次的年度聖誕舊同學聚會裡,原本戰略型的長勝將軍,居然大輸給之前常常做魚腩的朋友!
特例 Vs 通例
在牌局裡面贏的人可以分做2種,一是天生摸牌手氣好,另一是手氣平平的戰略型。的確有少部分人的運氣長期高企,譬如說表妹認識一個表親,她小時候逢賭必贏,有本事把打雀老練的親戚從麻雀桌上氣走。可是大部分人也只能夠稱得上有正常手氣,最多就是多一點點beginner’s luck。我們總不能參考個別的成功例子就當是可以複製的通例。況且時來運轉,山水有相逢。手氣不會好一輩子,有時候運過真的就即止。戰略型贏家則抽到手牌好的時候贏得漂亮,善於攻人心理出口術,大殺三方。抽到手牌爛的時候則提高警覺靜靜地防守,甚少給別人有機可乘,殺自己一個片甲不留。
真的是一手都爛牌嗎?
至於被稱為魚腩或者常常輸的人其實也有2種。一當然是天生超級黑仔,每次摸上手的牌都奇爛無比,但這些人只是佔極少數。不過有更多的人是稍有好牌就過分開心疏忽大意,摸到爛牌則垂頭喪氣,未完局先投降。看見別人牌面好就感到不快,迷信自己每次也很黑仔。就好像筆者有些朋友,輸得幾次股票投資就粗疏地認為自己沒有這條「筋」,從此舉白旗投降。人的大腦都有「省力」的傾向,由於已經用未能控制的「運氣」解釋了失敗的結果,因此就很自然地放棄去繼續研究真正令自己輸的原因。
不要迷信自己黑仔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現象叫「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這現象通常是發生在自己在某個領域努力了很久,但卻始終達不到預期結果。久而久之就開始「感到」並「相信」冥冥中有股無力抵抗的某種「命運的力量」。這令人開始覺得不再樂觀,彷彿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更甚者會發展出「無望感」”hopelessness”,對未來的前境廣泛抱有消極的態度,放棄繼續付出令自己的未來變好。最後便發展成我們近年常常說的「躺平」。
說回現實,今年相信不少投資者都被炒起損手離場。港股跑輸全球,港樓雖然有價但成交宗數卻低迷。幣跌、匯跌、非本地樓表現也非常參差。投資了恆大的物業的朋友更叫苦連天,甚至有老牌上市集團CEO 輕生。連某媒體董事也只得鼓勵說要多聽本地男團的積極歌曲打救。不過筆者覺得無論面對任何困境,手邊總有一些令自己變好事情可以做。無論現時手持什麼牌也好,訓練強健體魄是必需。祝願各位讀者2022 年身體健康,事事轉好!
表妹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