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女手記:新型消費模式 (上)

consumer behavior
-廣告-

聖誕節、除夕、農曆新年、情人節,由12月直落至2月,都是各種各樣的節日。過時過節,我們往往在社交平台上會看見不同的「曬命」方式,名牌用品、高級餐廳、近來去旅行就更受歡迎。受寵的女孩子當然開心,身邊有女伴的男生卻可能因為要破費而不太開心。已婚者在農曆新年期間開支增大就更加是難以避免。

近年也有一些文章討論一個詞語:「新型窮人」。以往我們對窮人的刻板印象,就是衣衫襤褸、家徒四壁、生活條件差,畫面就像《濁水漂流》的無家者故事主角一樣。不過現在的人生活質素提升,貧窮就更加變得難以察覺。近來有一些財務投資課程的到時,將新型窮人特徵歸納為以下幾點:1)租住中產階級物業,但是每個月出糧的大部份人工也是用來交租;2)購入幾十萬的私家車用來代步,但供車車貸、入油、抄牌罰款、保險牌費以及維修保養等等構成相當吃力的支出;3)社交媒體上常常貼着出入高級餐廳的食物照片,但現實生活就是捱杯麵、甚至有一餐沒有一餐的過活。

consumer behavior

相類似的新型窮人特徵還有:4)平時衣着光鮮、常常使用名牌手袋和衣服,每月一出糧就要用一大部份的錢還清這些奢侈品的月供分期債項;5)萬一生病住院,沒有買保險的情況下,手頭上的資金少得難以負擔醫藥費;和6)過分倚賴打工的穩定收入,遇上疫情被裁員的時候,積蓄微薄難以負擔卡數和生活費用。有些時事分析員也會稱這個現象為精緻窮。表面上過着優渥的生活,一片繁華的景象,「不管戶口怎樣窮,生活也要過得閃閃亮亮」。外出要call Uber坐私家車,購買生活小用品也要有logo。但是原來生活上稍為遇上突如其來的事情需要周轉就立即癱瘓,甚至需要向別人借錢才能夠支付。

心理學上面,這個狀態其實可以理解為「稀缺心態」和「相對剝奪感」。「稀缺心態」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人越缺乏某種東西,他們就會越在意那一種東西。套在新型窮人的現象上面,當一個人越缺乏財富,就越在意財富,他們希望展示給其他人看自己擁有足夠的財富。當社交媒體年代降臨,各式各樣的社交資訊都佈滿物質生活和品牌效應,本身缺乏(相對缺乏)這些資源的人就會有一種被剝奪的感覺,感覺自己好像跟別人離了群,甚至產生負面情緒。為了紓解這一種負面情緒,就會用盡方法避免這一種被剝奪的現象,因此就會很投入在社交媒體「曬命」的狀態。

下一篇我們會討論,時下流行的過度消費模式,還有這種模式對年青人和本身資源並未足夠的人的影響。還有就是如何平衡這一種狀態,令自己感覺滿足之餘,亦令荷包富足。

表妹

延伸閱讀:

作者過去文章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

推薦文章:【每週更新】銀行按揭利率及按揭回贈比較  

推薦文章:2.45% 按揭、轉按現金回贈,誰與爭鋒!

 

想知邊間銀行按息最平,回贈最高? 請留言向我們索取最新情報

 

陳凱琳同苟姑娘教你如何選擇按揭中介:

關於我們

免費按揭轉介,幫客人格價和尋找最低利息、最高回贈的銀行,以及為客人解決按揭上的奇難雜症。我們不收取任何費用,只想把所識和所想,向客人分享。公司的獎項和里程碑: 詳情請瀏覽星之谷按揭轉介網頁:https://starpagency.com
作者表妹—從事專職醫療行業,某商會前主席,閒時本只愛待在家嘻嘻哈哈,得前輩指點踏上買磚頭之路,繼而認識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商會,希望以輕鬆的女性角度分享財富與人脈槓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