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轉型的美麗誤會
上回講到,不少人誤會了,為企業做新發展就等於是開拓藍海市場。實際上是為企業跟其他同行畫一條清楚的分界線,為相似的貨品或服務搞差異化,讓客戶更容易將他們辨認出來。從事數碼技術相關行業的朋友A又再問筆者一個問題:將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做數碼轉型,究竟是開拓藍海還是再搞差異化?請各位讀者思考一下才繼續閱讀這篇文章……
搞差異化 在競爭中生存
除非在商業模式上面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譬如藥廠研發新藥,用作治療以往沒有藥物可以治療的疾病;又或者以往只有汽車和船的世界裏面研發出長途商用飛機,否則朋友A認為大部份企業做的數碼轉型,其實還是停留在搞差異化的層面。因為無論是在為公司搞數碼營銷,還是將公司的內部系統升級轉型,實際上只是提升搵生意和做生意的效率。
可是不要看輕搞差異化的重要性。當人手不足,周圍同業競爭者被逼用高薪「搶人才」的時候,有系統自動幫忙處理訂單和公司營運,企業數碼化所形成的優勢也頗為明顯,而且如果非專業的生意不推行數碼化,日後能走的路只會越走越窄。
搞藍海的成本
搞藍海成功的,絕不只會是中小企,一定是一些耳熟能詳的大公司。這是因為他們都有充分的研發資源,同時間進入一個有充分需求的藍海市場,所獲得的回報也不容許他們只是一間中小企。
例如發明了iPhone的蘋果,率先成功搞綜合電商的亞馬遜和淘寶,飲頭啖湯成功打開社交網絡市場的facebook, 還有成功搞國內社交電商和營銷的微信等等。這些藍海版圖絕對是重量級投入,高風險但有機會高回報的投資。
最緊要知道自己搞緊乜
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打電玩的習慣,如果成功搞差異化的稀有度是遊戲中的A級別,那麼成功搞藍海市場的稀有度就是SSR級別。因此企業以搞差異化作為發展方向不一定是低手,以搞藍海作為發展方向的也不一定是高手。不過可以肯定的說,如果一間企業手上資源不足而堅持搞藍海,那肯定就和花式自殺沒有分別。
差異化搞得好也是一家成功的中小企,持續下去甚至有可能成長成為一間大企。作為生意經營者,有些人會很着重理論,而有些人則只看眼前進進出出的數字。經營初創企業的朋友,撫心自問,你的目標是為攞威還是賺錢?知道自己搞緊乜才是最重要。
表妹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