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持續嚴重,確診數字已經接近一個月徘徊在過萬以上,相信市面還有一段頗長時間未能恢復常態。隨著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影響,越來越多公司資金鏈斷裂,供貨和發貨不順暢,出入貨物流效率也大不如前。烏俄戰事影響亦令燃油價格攀升。加上確診及隔離人士倍升令企業人手不足,大量服務行業只能維持有限度服務。收入下降但支出上升,企業運作難度大大提升。似乎疫情一日未明朗,香港的企業一日都難以有起色。
私人資產走勢疲弱
幸而近一星期香港的確診數字似乎有受控的跡象。政府的各種減壓措施如取消9個國家的禁飛令和大幅降低抵港者隔離檢疫日數,加上推出省力版保就業和消費券等利好消息,令各個單位有目標再撐一會,不致於大量裁員。私人資產方面,香港2022年首季的住宅物業市場膠著,成交宗數低落兼浮現個別的蝕讓個案。雖然早前財政預算案派糖,「財爺plan」放寬按揭和為租戶提供減免租金收入的稅務優惠,但並未明顯刺激成交。股票市場更曾無重力大跌,恆指下試6年低位後,這幾天才回穩,凡打工仔手持的強積金或許都要蝕掉一些。金股樓之中等除了避險的黃金走勢較為理想之外,凡私人資產幾乎無可倖免被蒸發。
阻隔火勢蔓延 對沖影響靠自身實力
雖然這虎年的首季港人生活實在不容易過,但保持身體健康和保住工作生產收入就是長久以來對沖環境負面影響的最佳方法。筆者也有一些朋友借勢放慢腳步,躺平不找工作。他們反正就是覺得現況不是發力的時候。是否喜歡工作、受困於就業前景的感受很主觀,但有沒有財力維持生活品質、甚至剩下餘錢儲蓄和投資則很客觀。如果自問沒有強勁後台的話,防止手停口停影響生活永遠是首要任務。
迎接逆勢 抓緊機會
早在疫情開始不久,筆者就多番提及保留資本實力的重要。現在在股市本身高位入貨而沒有賣掉的人應所剩無幾,就算有也應該有足夠能力長遠持貨,鬥長命等回升。平時保留現金,甚至安全地借定低息平錢,勤力研究各類投資產能品的價值、及時小注入手的人也不枉之前的準備。物業尤其是自住住宅,可趁成現時成交低落,價格低迷的時間搜尋筍盤。不過也有些人堅持會有排跌所以打算繼續慢慢睇。其實每天有沒有消息刺激升跌實在無人知,只有清晰並貫徹執行自己的理念,入貨價相對較便宜已經是贏家。
表妹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