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日報-星之谷專檣】購買村屋前,善用地政署測繪處地圖服務,可以避開一些陷阱。
首先談談村屋面積陷阱。有些村屋興建時霸佔部分官地,令面積超過700呎,從地政署獲得的地圖觀看,這些資訊都一覽無遺。
雖然這些村屋業權和按揭未必有問題,但未來出售時,如不幸遇上跌市,繳付了大訂的買家有機會尋找理由「踢契」(即取消交易),「霸佔政府地」便是合理理由之一。
有客人問:「雖然村屋面積超過正常標準,但土地註冊處查冊顯示有地政署同意信,那麼是不是仍有問題呢?」其實就算地政署不反對,物業仍然可被視為有僭建部分,屋宇署有權隨時對該村屋發出清拆令,依然是合理「踢契」理據。
第二個要留意的陷阱,是村屋周邊設施有沒有「入契」。地政署地圖可顯示村屋花園、停車場等是不是「入契」、牽涉面積多少。有些村屋花園雖然已「入契」,但屋主擴大了花園範圍,霸佔部分官地或公家地,這些都可以從地圖上確認。
有些村屋停車場或花園未有「入契」,但地圖會顯示是透過地政署短期租約租借。雖然有租約代表有使用權,但始終沒有業權,因此計算樓價時不應計入這些租借面積。不過,如果買村屋時,從地圖看到屋的後園有塊官地,可於買入村屋後嘗試向政府申請以短期租約方式租用,例如申請用作露天車位或私家花園,比較容易獲批。
因此,買入這類村屋時,就算不介意僭建,也應該使用地政署地圖查閱服務,以策萬全。查閱服務可以在地理資訊地圖網站(https://www.map.gov.hk/)進行,也可親臨任何一間地政署查閱。業主可以利用地段編號(DD/Lot No.)號碼,查閱心儀村屋在地政署的圖表,提供不少有用資訊,如列印則需要收費。
另外,較早前新聞報道指出,有買家買入村屋後,才發現原來不是丁屋,而是「紅字屋」(寮屋)。如預先查閱地政署的地圖,便可避免中伏。下一篇,筆者會詳細介紹如何在地圖查閱服務分析上述資訊。
子非魚
延伸閱讀: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