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施政報告中,最受關注的議題相信是東大嶼山填海計劃。該計劃預計耗資5000億,當中主菜是在大小交椅洲及喜靈洲一帶填海造1700公頃土地,連同相關的龍鼓灘、屯門沿岸及欣澳等地的新增填海地,共造地約2200公頃。預計可提供土地讓超過100萬人居住,亦會將新人工島打造成第三個商業核心區。如此浩大的工程,預計最快14年後才有第一批居民搬入。
每逢有大型基建,尤其是新的鐵路系統投入,附近的物業價值必定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絕大部份的情況都是向好,少部份是因早期的價值過度反映而出現通車後不似預期的情況。
對於東大嶼填海來說,最受惠的地方相信是屯門東沿岸地區,即青山公路青山灣段及大欖段一帶。因為按昨天施政報告的內容,該段將會大興土木,將來會有一條新高速公路連鐵路並行,就像現時北大嶼山公路及東涌線的情況。一般來說,鐵路站多會設在人口較密集的地方,但不一定能覓地興建上蓋,所以有時亦只能將鐵路站設於人口密集區邊陲。
設置鐵路站及上蓋,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是可用的土地,在各類型土地上興建車站及上蓋物業各有優劣。以下是設站選址常見的考慮因素,筆者在未來幾篇,會嘗試女以各種因素估計新鐵路站的位置。
新填海土地 | |
例子 | 新填海土地或原有的近岸位置 |
優勢 | 無需收地,沒有原施設位置的障礙 |
缺點 | 遠離原設施或人口密集地區 |
現有閒置土地 | |
例子 | 空地、林地、山坡 |
優勢 | 無需收地,亦無需擔心原有設施的拆遷在工程上的困難 |
缺點 | 需改劃用途,例如原本屬綠化地帶的地方,甚至屬郊野公園範圍的地方,要改劃便不是容易的事情 |
重置現有設施/私人土地 | |
例子 | 公共設施、道路、私人住宅、私人建築物 |
優勢 | 位於原有的人口密集地區 |
缺點 | 需搬遷原有的土地使用者,需時久,賠贘亦是另一問題。拆卸及重置設施時施工會對附近環境構成不便 |
延伸閱讀:
子非魚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