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於今天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東大嶼都會填海計劃,打造一個連接機場、港珠澳及港島商業區的「第三個核心商業區」(CBD3)。新開發地,最重要的是道路網,筆者嘗試列出相關可能性。
一. 2001年新界西南發展策略檢討
讀者沒有看錯,原來早在2001年,政府已提出類似2018施政報告的計劃,搭建一條在青龍頭起步,首先駁到北大嶼山收費廣場附近,再駁到交椅洲然後駁到堅尼地城的道路。有趣的是,依照當時在大小交椅洲附近的填海地形,應是用作興建貨櫃碼頭,而不是今日的興建「第三個核心商業區」及「住上一百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圖上還未有港珠澳大橋項目,所以當時擬建的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是直接連上機場島而不是港珠澳人工島。九號貨櫃碼頭也未出現在圖上,但該碼頭在2003年已落成,所以在本計劃公布時應已知道有關規模。
新界西南發展策略檢討2001方案 |
鐵路 |
無 |
公路 |
機場 > 小蠔灣> 欣澳> 竹篙灣東 |
青龍頭西 > 青嶼幹線收費廣場 > 竹篙灣東 |
竹篙灣東 > 大小交椅洲人工島 > 堅尼地城 |
人工島 |
位置 – 延伸了竹篙灣填海區及包圍大、小交椅洲 |
規模 – 以海岸線計,足以重置整個葵、青一至九號碼頭 |
相對其他計劃 |
優點 |
新建 / 搬遷葵涌貨櫃碼頭至無人島上,可舒緩葵青區的交通壓力和空氣污染問題。 |
缺點 |
當年未有港珠澳人工島計劃,所以沒考慮到有關交通需求。 |
另外,2001年樓價下挫中,沒有人會認為「土地問題」是一個大問題,所提出的人工島只是為搬遷 / 擴大貨櫃碼頭而已。 |
圖1. 新界西南發展策略檢討
https://www.pland.gov.hk/pland_en/p_study/comp_s/swnt/main_c.htm https://www.pland.gov.hk/pland_en/p_study/comp_s/swnt/es/images/fig3.gif |
二. 團結香港基金在2018年中時發表了支持特首的「強化東大嶼都會」研究報告,就接駁東大嶼人工島提出以下方案。
團結香港基金2018方案 |
鐵路 |
屯門 > 機場 > 隧道 > 貝澳 > 新人工島 |
新人工島 > 美孚 |
新人工島 > 堅尼地城 |
公路 |
機場 > 小蠔灣> 隧道> 貝澳> 新人工島 |
新人工島 > 北大嶼山(青馬收費廣場) > 青龍頭 |
新人工島 > 堅尼地城 |
人工島 |
位置 – 包圍大小交椅洲、喜靈洲、坪洲及貼近大嶼山長沙灣 |
規模 – 2200公頃 |
相對其他計劃 |
優點 |
新增的土地為三個方案中最多。 |
屯門有鐵路直達機場。 |
缺點 |
獨立行走的公路、鐵路多,工程成本不輕。 |
人工島往青衣的鐵路不一定有足夠的經濟效益。 |
圖2. 團結香港基金 2018
摘自眾新聞2018-08-08 (見以下連結) |
三. 2018施政報告為東大嶼人工島的道路網提出了兩點,分別為「我們會研究興建一條新的主要運輸走廊,以道路和鐵路連接屯門沿海地帶、北大嶼山、中部水域人工島和港島北的傳統商業中心」及「並會推展一條與北大嶼山公路並行的高速公路和擴建龍門路。」。由於鐵路的彈性較低,所以在設計時應會盡量以欣澳站為轉車站。
施政報告2018方案 |
鐵路 |
屯門 > 三聖 > 黃金海岸 > 青龍頭西> 欣澳> 迪士尼東 > 新人工島 > 堅尼地城 |
公路A (與鐵路並行) |
屯門 > 三聖 > 黃金海岸 > 青龍頭西> 欣澳> 迪士尼東 > 新人工島 > 堅尼地城 |
公路A (另一方案) |
在青龍頭與鐵路分家,進入青龍頭才過海到北大嶼山(青馬收費廣場) ,繞大嶼山東並在迪士尼東接上鐵路路線並行。 |
公路B |
與北大嶼山公路並行,並接上落珠澳人工島連接路。 |
人工島 |
位置 – 包圍大小交椅洲、喜靈洲、坪洲及貼近大嶼山長沙灣 |
規模 – 1700公頃 |
相對其他計劃 |
優點 |
鐵路方面,一直只聞樓梯响的荃屯線,終於圶著落,沿著青山公路一帶的屋苑終於有望乘坐鐵路,但由於走線關係,筆者相信青龍頭豪景花園附近難以設站,而將會在現時嘉龍村附近便會過海,假如到時沒法批出上蓋,這個位置便不會有站了。
相對於團結香港基金方案,由於已有屯門赤鱲角連接線,在機場人工島加一條鐵路便變成雞助,如果有必要的話,便應在興建屯門赤鱲角連接線時便一拼進行了。 |
公路方面,以欣澳(或青嶼幹線收費站為核心,供車輛選擇南北西東,可共用原有設施,達致分流的效果。 |
道路及鐵路網的工程量較有成本效益。 |
缺點 |
人工島規模比團結香港基金的為小。 |
人工島南端的交通網絡較差。 |
子非魚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