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的財經專欄,永遠跟紅頂白;那裡火熱就跳到那裡開個題目;這幾年,各式各樣的樓市分析亦應運而生;由歷史數據到五行占卜;各適其色,越看得人家一頭霧水,就越吸引讀者的眼球,文章的目的並非幫助讀者置業,目的在於能增加多少個點讚,以維持自身KOL的叫座力。
潮流興「量化」,將一堆複雜的問題,簡單「量化」成數字;堆出一個又一個的圖表,或是匯集成一個又一個的指標;如此這般,就可以借用財務上的種種學說和名詞;既權威,又專業,寫的開心,看的又高興,在自己的面上貼金;「唔打得都睇得」,頓時化身成為「專家」,何等威風。
在耳濡目染之下,大家開始真心相信房產市場完全是一個供求遊戲,是一堆數字的交易;甚至,將房產市場看成是股票的滯後期貨市場,這種「想當然」的關聯,結果做成一次又一次的期望落差;這幾年亦盛產了大量「落錯車」的聰明仔。
賽馬的遊戲,投注的並不止是落場競走的十多隻畜牲;還包括了十多隻策騎的畜牲;同樣,樓市的關鍵,不止在市場場成交的買家及賣家,亦包括政府裡的,以及立法會中滔滔不絕的一堆。
樓市,已成為政客及政府角力的議題;而樓市中的政治因素已逐漸蓋過了經濟因素的影響;這幾年政府每向樓市作出行政干預;往往反過來成為升市的助燃劑;政府既回應了市場上無殼一族的訴求,但同時,亦令到既得利益者的身家水漲船高;皆大歡喜;一邊為市場帶來希望;一邊又同時為市場帶來利益。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但政治並不只是抗爭及遊行;政治是必須要有更高的戰略目光去思考為官者的心思;準確揣摸路向而作出經濟上的判斷,(現在更要揣摸者北大人的心思及權鬥結果);學懂這套,總比光喝那些膠葱雞湯的灌水文章來得更有營養。
維園阿伯
香討地產板名人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