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1日及28日,筆者在頭條日報《非魚論巿》專欄的《中價樓起動》 文中 (見連結1及2) 中分享了細價樓跟中價樓*前景的看法,撰文至今共兩個月,筆者在此歸納一下有關數據。
*註: 筆者以差餉物業估價署各類物業售價指數中,A類物業(40平方米以下)定為細價樓,B類物業(40至69.9平方米)定為中價樓
在2017年12月底,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了最新的數據,更新了截至2017年11月的情況,A類物業售價指數按月升1.0%;B類物業按月升1.3%,而與筆者於頭條日報撰文之日,兩個月期間的數據比較,A類物業售價指數升幅1.3%,B類物業的升幅為2.0%,B類物業的升幅領先了A類。
*註: 此文定A類物業(40平方米以下)為細價樓;B類物業(40至69.9平方米)為中價樓
由於報章版面所限,在文中天花亂墜了一堆數據,卻未能詳述來源及計算方法,所以在本網中詳細解說。
為方便在圖表上比較,所以筆者會將分析期內的指數,除以開始日的指數,從而得出期內的升幅。例如1993年1月,A、B類單位指數分別是90.4及81.3(圖1,以淺藍色及橙色標示),而在政府推出第一辣招前一刻,即2009年9月的A、B類單位指數分別是128.4及125.1,然後分別將兩者相除得出1.42及1.54(圖2),便可輕清晰地看到由1993年1月至2009年9月,A、B類物業的升幅分別是42%及54%了。
從圖2中可以見到,B類物業的累計升幅(以1993為基準),一直都在A類物業之上,直至2012年才被A類追過。在圖中,只能看到趨勢而不能看到兩者的幅度的比較,所以筆者將B類升幅除以A類升幅,再得出一個B類跑贏指數,下篇再續。
圖1(見上). A、B類物業售價指數(自1993年起)
圖2. A/B類單位累計升幅表 (自1993)
連結: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