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過去一年不斷叫客人們把物業轉名或除名,然後回復「處身」再買樓,避免15%印花稅,也寫了多篇關於甩名轉名的文章,深受讀者歡迎。今天想講的個案,是如果夫婦二人都已有多個物業在名下,那麼其中一方要把多個物業全部轉名給另一方為「淨身」,操作便變得複雜,印花稅也重。在這情況下,如仍有閒錢想繼續買樓,最有效免15%印花稅的方法是買持有物業的空殼公司。
如物業是空殼公司持有,直接買公司的全份股權便能擁有該物業的業權,而買公司的印花稅只是 0.1%. 即如果樓價是1,000萬,物業沒有按揭,公司的價值便是1,000萬。公司的股份轉讓印花稅便為1,000萬X0.1%=$10,000。
買空殼公司的費用和風險
買公司最大的風險是該公司可能有隱藏債務,買入該公司等於承擔了那些債務。這點在互聯網不少文章都有提及。但其實只要找一間好的律師樓,他們好多方法查證公司有沒有「街數」或隱藏業權負擔,也會要求賣家簽份indemnity,所以風險不如想像大。
律師費預數萬,如簡單個案樓價1,000萬以下,2萬都有機會做得到。
另外,賣方需要找會計師樓做好盤數,而買方也要找會計師樓audit盤數,雙方會計費也要預數萬。羊毛出自羊身上,賣方一般都會把律師費和會計費打入樓價內。但洗數萬元的律師會計費,能慳幾十萬甚至過百萬的15%印花稅,是值得的。
要先Full Paid才可做按揭
直接買公司不能做按揭,買家需要先Full Paid完成股權轉讓,才可把物業重按。如空殼公司的物業價值1,000萬,便需要動用1,000萬現金Full Paid股權交易才可再翻按。可以找10個8個朋友夾,每人都做公司股東,完成交易後大家便能分權擁有物業再翻按套現,作其他投資用途。
用空殼公司可隨時賣出物業,無須鎖3年
買入公司後,如將來樓價升了想賣出,可隨時賣公司而無須鎖三年或付SSD稅。但要留意,如賣出物業的方式不是以賣公司進行,而是賣給個人(例如首置客),那麼仍持有的空殼公司便要付利得稅(因公司賣出物業後有盈利)。當然,會計上是容許用各項開支來抵銷部份盈利,但空殼公司始終難做盤數完全洗清盈利,可能要找稅務顧問幫手。
因此,用買公司形式來持有物業,有心理準備將來想賣物業也是以賣公司操作。不過左計右計後,始終都是比直接付15%印花稅著數。
延伸閱讀:公司轉讓買樓要注意事項和風險(進階篇)
相關物業轉名除名文章:https://goo.gl/E1XdEJ
參閱我們在《蘋果日報》和《經濟一週》的文章:
- 甩名後高成數按揭要留意 按揭證券公司3個抽秤位【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銀行削按揭回贈 「甩名轉按」借盡九成【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甩名自製首置避辣稅 慎防資金周轉不靈【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物業轉名 唔怕遭配偶背叛 一招免業權流失【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想靠按揭財技避辣稅 拆解非近親甩名玩法【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2種物業甩名小心被追印花稅差價 【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聯名業主低印花稅,高按揭成數甩名秘技!【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樓市玩家轉名踩界 分批甩名難過關【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甩名」尾班車攻略【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自製首置名額「甩名」慳稅70萬元【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拆解居屋轉名宜忌 留意銀行估價差距【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免費轉讓物業慳稅?衍生問題多【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聯名物業轉名、甩名實用手冊 無限輪迴「首置」買樓【星之谷專欄-蘋果日報】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