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利息持續下趺,導致大額保單回報高於銀行借貸息率,不少人都透過「保費融資」計劃(premium financing),向銀行借款購買保險。
其原理和樓宇按揭相似,貸款人支付保費3成,然後把保單押給銀行做抵押,借款找餘下7成保費。由於保單本身都會每年派息,一般3-4厘,而銀行保費融資的利率做到2厘幾,因此產生正現金流。如果利息不變,貸款人變相只付了3成保費便能取得整張大額保單,而保單生的息足夠應付銀行供款,直到供完。
但進行這種財技活動前,要留意大部份銀行都會把保費融資注入貸款人的TU內。當未來要買樓、轉按、或為家人擔保按揭時,銀行見到TU內的保費融資債項,便會把該融資的每月供款額計入DSR及壓力測試中,從而大大影響了申請人的按揭借貸能力。
因此選擇保費融資產品前,要確認心儀保單的保費融資的銀行會不會注TU,如果會的話,自己未來有無需要做樓宇按揭,以及個人入息減去保費融資每月供款後能不能通過壓力測試。
除保費融資外,其他銀行借貸產品,比如存款透支額也會注入TU中,因而影響借貸能力,買樓前要整理好這些隱藏債務。
延伸閱讀:
供款與入息比率如何應用在壓力測試中【四種不同情況】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