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一週- 非直系親屬轉名 】筆者分享一系列轉名或「甩名」財技,特點皆是針對近親轉讓,如果轉讓的不是近親,例如奶奶「甩名」給新抱,玩法便大不同,將會詳細解當中訣竅。
近親是指父母、兄弟、姊妹、夫婦、子女。至於同母異父或同父異母的兄弟姊妹也算是近親,只要提供出世紙證明是同一父親或母親便可。
不過未婚夫妻不算是近親,如想「甩名」給持有物業的未婚妻,並欲避開15%雙倍印花稅(DSD)時,其實沒有甚麼秘技,最直接方法是註冊成為夫婦。
非近親轉名或「甩名」,税率是按物業權益計算。 假設奶奶與新抱持有價值400萬元聯名物業,由於法律上兩人不算是近親,如果奶奶想「甩名」給新抱, 屬非近親轉讓; 倘若新抱名下有物業,這項交易新抱便須繳付15%印花稅。
迂迴避稅或會被查
不過,由於是持有聯名物業,假設兩人權益分別 50%,而15%「辣稅」只需用樓價一半,即200萬元 計算,税款為30萬元。
如果奶奶只持有聯名物業5%權益,那麼「辣稅」只需用樓價5%即20萬元計算,税款為30,000元。
非近親轉讓不能豁免額外印花稅(SSD),按上述例子,如果聯名物業是三年內買入,奶奶「甩名」亦需繳付SSD「辣稅」,首6個月税率20%; 6至12個月為15%; 12至36個月為10%。
由於非近親「甩名」的稅項高,不少人絞盡腦汁避税。筆者想分享一個故事:一佔擁有物業的Helen 與奶奶持有聯名物業,而這位新抱想買斷奶奶的一半 業權,但不想付15%稅款。
這是她提議奶奶先將聯名物業的50%業權轉名給兒子,即是Helen的丈夫,然後由丈夫再轉名給 Helen。
由於這兩次均為近親交易,故此有望避開DSD 及SSD兩項「辣稅」,理論上,這方法是可行,但實 際上,出事的機會高。
因為稅局或會視兒子收購母親50%業權「不是代表自己行事」,而是代表最終獲得全數業權的太太, 最終稅局可能會追收15%從價印花稅差額,以及15% 的買家印花稅。
再分享另一個有趣故事,有一位顧客Kelvin打算賣樓,而他的姑媽願意以600萬元接貨,問題是單位尚有三個月才過SSD期,但又擔心期間樓價大跌。
他與姑媽商討後,決定先出售10%業權即60萬 元,只需繳付60,000元「辣稅」; 待三個月SSD期過後,Kelvin將餘下90%業權出售。
這個方法好處是猶如繳付訂金,而10%業權亦難以易手,但壞處是如果樓價期間下跌,如何保證姑媽會守承諾,以約定的價格購買剩餘90%業權? 故此實行前應諮詢律師意見。
筆者重申,如果持有聯名物業雙方不是近親,建議以「分權」而不是「長命契」方式持有。
「長命契」壞處是如果其中一方不幸離世,其所 1 擁有業權會自動歸於另一位聯名業主,而不能由後人
繼承,無論是否已訂立遺囑。如果以「分權」持有, 業主離世後,權益則由後人繼承。
子非魚
延伸閱讀:
參閱我們在《蘋果日報》和《經濟一週》的文章:
-
- 甩名後高成數按揭要留意 按揭證券公司3個抽秤位【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銀行削按揭回贈 「甩名轉按」借盡九成【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甩名自製首置避辣稅 慎防資金周轉不靈【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物業轉名 唔怕遭配偶背叛 一招免業權流失【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想靠按揭財技避辣稅 拆解非近親甩名玩法【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2種物業甩名小心被追印花稅差價 【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聯名業主低印花稅,高按揭成數甩名秘技!【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樓市玩家轉名踩界 分批甩名難過關【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甩名」尾班車攻略【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自製首置名額「甩名」慳稅70萬元【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拆解居屋轉名宜忌 留意銀行估價差距【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免費轉讓物業慳稅?衍生問題多【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 聯名物業轉名、甩名實用手冊 無限輪迴「首置」買樓【星之谷專欄-蘋果日報】
如對本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按右上角 Whatsapp 按鈕聯絡我們互相交流。